润饰文字,英语叫polish,是“磨光”的意思,中文也叫“琢磨”,是从制玉器时精细如工引申出来的意义。翻译文字内容,同制玉器一样,初具规模以后,还得精细加工,务求达意传神,这是翻译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,也是极重要的一个技巧。
在现实翻译中,遗憾的是,我们往往满足于颠倒、转换等等技巧,制成一个粗坯,却舍不得多花功夫在文字上反复琢磨﹐精益求精。
于是,干巴巴的字眼,老一套的句型,刺耳难听的洋腔洋调,把原文的色彩和风昧都译得无影无踪。更有一些译文,扑朔迷离,晦涩莫辨。译者在翻译的此时此刻也许能解其意,因为是自己刚刚顺着英文一字一字被出来的,但是时过境迁,老相识竟成了生面孔;更何况没有见过原文,或者根本不懂英文的读者,读到这种译文只好望“洋”兴叹了。
因此,在这里谈到文字润饰问题,具体技巧就是:
讲严谨,务使文通理顺。
细琢磨,做到句简词精。
敢创新,力求达意传神。
讲严谨,务使文通理顺;翻译时要讲究中文语法和逻辑的严谨,反复推敲,一丝不苟,尽力做到忠实、通顺,不要引起读者的误解,不要在读者头脑里留下问号。
在中文的语法是要注意到与英语的不同,我们用中文写作时,自行造句,常常由于文字功底较浅或粗心大意而造成语病。进行翻译工作,出现语病的可能性会更大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翻译是以英文句子为“蓝本”,照着英文意思和形式造中文句子;中英文语法不同,表现方法不同,英语句子往往又是冗长、复杂,或者是生疏的句型,因此很容易译出病句;或是照顾了这一头﹐照顾不了那一头;或是弄拧了关系,摆错了位置;或者竟至弄得语无伦次,令读者如入五里雾中。
因此要注意中文是否已确切地表达出原文的实质内容;有时中文语法倒是不错,但是还是算不得文通理顺。究其原因,是翻译人员没有吃透原文的思想,只是紧跟原文的形式,生吞活剥地翻译下来,不管译文是否能被人看懂,便认为完成了翻译工作。
也要注意逻辑关系,原文的逻辑是清楚的,但在翻译时,句子经过改组或套用成语,有时会造成逻辑不通的文字等情况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