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认为,任何懂得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并且有文化的人都能从事翻译工作,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,尽管很多人认为他们具有翻译禀赋,但真正具有翻译禀赋的人实在不多。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翻译禀赋,也许可以完成用一种语言的词汇来替换另一种语言里的对等词,但结果很有可能会违背原文的意图,失去原文的味道。
需要补充的是,即便是最好的译文,也无法完整真实地再现原文。道理很简单,因为世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种语言,即便是最为接近的语言,其词汇和意义的使用方式也存在着微妙的差别。
翻译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尽量使译文接近原文,而不改变原文的意义;尽量全面而不遗漏任何细节,哪怕是看起来并不重要的细节;并且要使译文足够的优美,至少能呈现出原文的某些风格特色。
准确地说,完全忠实于原文的“完美”译文并不存在。因此,翻译始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,需要技巧,需要训练和经验。本文讲述的目的在于帮助那些至少懂得两种语言、具备翻译禀赋的人,按照必要的步骤,通过培训和练习来磨练技巧,积累必要的经验,从而真正成为多产高效的翻译者。
起初我做过文学翻译,翻译过几部文学著作,后来又为美国政府部门做过技术翻译。
1983年,我创立了一家翻译公司并任总裁,公司先后在美国和国外招聘了数百名译员,涉及90多个语种和方言。在过去的25年里,我目睹了美国甚至全球翻译者角色发生的巨大变化,翻译者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。
联合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,商业全球化以及现代通信技术中出现的奇迹,“地球村”这一概念正日益成为现实。诸如传真和调制解调器等工具大大提高了翻译者的工作效率,如翻译者可在雅典通过传真收到来自华盛顿的文件,翻译后再通过调制解调器传回华盛顿,所有的成本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,而且不会在传输文件的过程中浪费宝贵的时间。
随着计算机领域的不断革新,翻译的产出量提高了三倍到四倍,翻译工作也更加轻松。毋庸置疑,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在翻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,翻译成本会更低,翻译的应用范围也会更广。